预制菜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是推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是农民“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对促进创业就业、消费升级和乡村产业振兴具有积极意义。韶关是农业大市,是广东省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目前已形成各大美食品牌。同时,在农产品种植方面,全市已形成各种特色农作物的农业产品体系,具备发展预制菜的良好基础。韶关预制菜产业虽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但在宏观布局、产业配套、技术支撑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和不足:一是缺乏系统性谋划,预制菜产业发展统筹不足。存在各预制菜企业思维分散、认知不一、单打独斗的问题,暂未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技术、产品、管理、生产能力极不均衡。二是缺乏成熟的生产工艺和销售渠道,产业化发展配套不足。生产上绝大多数预制菜企业不具备自建供应生产基地条件,缺乏产品的包装、物流和生产设备等基础工业配套,整体运输成本较高、不利于产业发展和产品向消费端延伸。三是预制菜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对产业支撑能力不足。
解决办法、措施:
(一)规划先行谋划全市预制菜产业发展,明确产业方向和路径。站在全省预制菜产业布局高度,高标准规划建设预制菜产业发展方向和路径。推动建设预制菜产业园,组织预制菜示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入园,在园区配套肉类和水产深加工、中试研发、冷链配送、检验检测、电商金融、招商宣传等平台。
(二)依托龙头企业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带动产业整体水平。加快引进、培育优秀预制菜供应基地和龙头示范企业,谋划布局建设一批预制菜产业园,推动预制菜产业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发展,以韶关市人民政府牵头与相关专业膳食管理有限公司签订韶关市预制菜产业园项目为“火车头”带动行业发展。鼓励推动形成“基地+农户+加工中心+城市终端消费”模式,积极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加强韶关系预制菜品类研发,打造区域品牌。加快建设“善美韶关”区域公共品牌,推出以韶关特色系列预制菜,旨在大力推动韶关农特产业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依托南雄酸笋鸭、大塘扣肉、翁源焖莲藕、龙归冷水猪肚,樟市黄豆腐等等美食的优良口碑等区域优势,明确各区域预制菜主导产业,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全省预制莱产业发展。
(四)拓宽预制菜融资、营销等渠道,完善产业配套。积极推广物流头部企业推出的“干支线运输+冷链仓储服务+快递配送+同城配送”解决方案、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营销模式,联动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走产销融合道路。鼓励社会多元投入与政府金融倾斜共同打造融资平台,探索成立制菜产业发展基金,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以高效细致的服务助力预制菜企业融资,投向预制菜生产的各领域和上下游相关产业,致力于以金融投资带动产业落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聚集。
(五)着力培养预制菜产业专业人才,加强产业创新的人才支撑。依托省市人才培养与评价联盟,开展我市预制菜生产、电商直播、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产业发展,培养预制菜相关人才,开展各区域当地美食分协会。鼓励我市“粤菜师傅”星级名厨参与开发推广预制菜品,实施我市预制菜卖手培养工程。把预制菜产业人才培养纳入“粤菜师傅”工程,并积极鼓励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和普通高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