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主城区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监管施工现场的扬尘问题,做好源头管控?”“渣土办的工作情况如何?如何加强建筑渣土有组织排放和利用?”……
8月30日8时30分,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城区扬尘防治专题询问会现场座无虚席。专题询问直击我市主城区扬尘防治存在的短板问题,为我市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提升献策助力。
开门见山,剑指大气污染“元凶”
这是一场特殊的问政“考试”,“考官”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市民代表,“考生”则是副市长高冬瑞,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以及市环保、公安、住建、国土、交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
大家对这场“考试”并不陌生。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专题询问,推动解决工业西片区内涝、交通拥堵、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此次的“考题”扬尘防治仍然是民生热点,与会人员开门见山,立即进入状态。
“在巩卫创文工作中,防尘是重点工作之一。如何评价目前我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从长远考虑,要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市人大城建工委主任曾旭源率先“发难”,与会人员目光齐齐投向“应答席”。
做足“应考”准备的市环保局局长谭启源详细作答:2017年1月至7月,韶关市区空气质量AQI优良达标率为91.04%,较去年同期(92.96%)下降1.92个百分点,有效监测天数212天,达标天数193天,其中优75天,良好118天,轻度污染17天,中度污染2天。
谭启源坦言,目前我市处于新一轮城市提升建设高峰期,旧城区改造、区域性开发建设、建筑施工、道路建设、施工车辆运输等问题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市面临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正是市区面源性颗粒物污染,即扬尘。
“为有效控制市区的城市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空气污染问题,应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构建市区大气污染防治常态化工作格局,整体推进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谭启源如是说。
各个突破,直面问题不务虚
第一个问题为其他“考官”找到“突破口”。大家围绕主城区扬尘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一发问,提问均为市民所关切,直奔主题。
“有关部门对施工现场的扬尘问题的如何监管的?特别是道路、管线、绿化等线性工程施工,如何做好扬尘源头管控?”市人大代表林灶炎就我市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提升建设带来的扬尘问题继续发问。
市住建局负责人作出回应:“我们每天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查,将网格化管理和区别管理相结合,重点监控韶关大道、建设路、沐阳路等重点路段及工地的扬尘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加大了机械化除尘的力度,以及对扬尘治理不力单位的处罚力度,扬尘防治取得一定成效。”
谈及建设工地扬尘治理存在问题时,该负责人并未遮掩:“约有半数扩容提质的重点工程项目未办理质量监督手续或施工许可手续,一方面施工单位面临进度压力,难以全面落实扬尘防治措施;另一方面,一旦严格执法,重点项目将面临停工、进度停滞。”
棘手问题让与会人员陷入片刻沉思,但询问仍在继续。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曦关注的是渣土管理问题:“渣土办的工作情况如何?如何加强建筑渣土有组织排放和利用?我市渣土储纳场的规划建设管理情况怎样?如何加强对违规排放的查处执法?”
对此,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渣土办从今年5月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并积极推动相关立法。目前,武江区小阳山建筑垃圾消纳场已投入运营4个多月,浈江、武江两区的建筑垃圾必须进入消纳场消纳。此外,浈江区花拉寨建筑垃圾消纳场正稳步推进之中。
随后,“考官”们还就近郊矿场开采、制砖企业排放、重点企业技改与扬尘治理相关的问题接连发问。三个半小时的专题询问,让大家的疑惑在“一问一答,追问再答”中愈发清晰明确。
集思广益,为改善空气质量“支招”
专题询问的目的并不在于一个“考”字,而是通过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以考促学,真抓实干。审议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市民代表纷纷为我市扬尘治理工作“支招”。
“扬尘治理涉及部门多,管理存在死角。例如在空间方面,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土方堆运管理有缺失。在时间方面,午休、夜间、节假日的管理缺失容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有关部门要加强工作联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加大对保洁机械、消纳场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市防尘治理能力。”审议阶段,曾旭源再次率先发言。他还建议政府部门用三江清水资源替代目前洒水车使用的自来水,降低扬尘治理成本的同时,提高主城区路面清洗频率。
“主城区附近的荒山、旱地等裸露地表也是造成扬尘的因素之一,可以考虑通过复绿降低扬尘比例。”市人大内司工委主任杨日葵如是说。
市人大副秘书长黄其振则建议,有关部门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健全扬尘污染投诉举报查处机制,将扬尘防治纳入绩效考核,加大处罚力度,推动有关工作的开展。
一上午的专题询问在紧凑的问答中接近尾声,但人大的监督不止于此。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杨小明表示,专题询问不能止步于“一问一答”,要注重跟踪问效。市人大常委会将通过持续跟进督办,实现由知情到监督的“无缝对接”,群策倾力打好全市扬尘治理攻坚战,以扎实的整治成效,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美丽韶关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更好地体现专题询问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