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代表之家>议案建议

关于大力支持竹产业做大做强的建议

作者:人大采编发表日期:2024-04-22 09:40:00

案由、事由

中国是竹的故乡。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记岭南行》中曾感慨:“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这也说明,早在宋朝,岭南一带就盛产竹子。时至今日,有“岭南名郡”之称的韶关依然处处茂林修竹。这里是全省最大的毛竹基地和竹子主产区之一,各县(市、区)均有竹林分布。据统计,2022年全市竹林面积223.67万亩,竹产业产值21.6亿元,全市竹林资源占全省三分之一。其中毛竹面积158.68万亩、撑蒿竹面积12.58万亩、粉单竹面积20.91万亩、麻竹面积5.49万亩。年产大径竹4073万根;小杂竹85.68万吨。面积超过40万亩的有南雄市、仁化县,面积超过20万亩的有乐昌市、始兴县、翁源县和新丰县。

在当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木材短缺的背景下,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木质资源,竹产业是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竹长业的发展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21〕104号)。为努力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韶关竹产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竹浆造纸、竹板材、竹纤维、竹工艺品等类别。当前,韶关正在大力推进竹林精准培育、竹子精深加工、竹文旅康养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其中始兴县竹产业已于2022年12月成功申报成为广东省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于2023年4月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但我市在竹资源培育利用和竹产业发展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竹林虽然面积大,却不够集约化,且呈小面积化掌握在农民手中,砍伐成本高,又比如全市140家加工竹企中,小微企业占74.3%,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大多数竹类加工企业以作坊式生产为主,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主要生产竹片、竹筷、竹席、竹炭、竹笋食品等初级加工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不足,产品附加值偏低等。 

解决办法、措施:

(一)建议出台支持竹产业发展政策。竹产业企业需要加快高附加值竹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积极引进、培养相关人才,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建议相关部门出台高校毕业生入基层扎基层的鼓励支持政策,尤其是加大对竹林类人才入县下乡的引进和奖励力度,引导高校培养林业种植、食品加工和竹纤维制造等方面相关的人才。

(二)建议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支持加快竹产业发展,对于增加森林碳汇、促进绿色发展、推进联农带农和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市竹产业发展政府引导作用不够突出,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比如为大力推进竹产业循环经济园建设,始兴县已制定印发了《始兴县创建国家农村产业(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工作方案》《始兴县2023年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广东华鹂、新飞特种薄纸等一批竹产业企业已入驻园区,始兴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在创建后一年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根据各省初评情况,确定示范园认定名单。但始兴县在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上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需要上级在资金、用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建议上级切实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在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用地等领域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重点支持竹长业示范园等建设高质量快速发展。

  (三)建议支持开展碳汇交易工作。韶关要培育壮大竹产业新型经营主体,需要加强竹产业三产融合,形成“二产拉一产推三产”的发展格局,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建议学习福建等地竹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把加快推进广东竹产业发展作为助力“双碳”目标要求的重要举措,大力支持竹碳中和,开展竹业碳汇评估核算等。其中始兴县拥有全省第一批碳交易和碳普惠试点、省级首批碳普惠方法学、林业碳普惠项目试点推广经验等坚实根基,建议相关部门支持始兴县成为韶关市始兴县竹林碳汇(试点)交易中心。